5月24日,在長安大學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的支持下,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以一場別開生面的“童心探材料·科技創(chuàng)未來”科技開放日活動,為60名教職工子女開啟科學與思政交融的探索之旅。作為學院科技活動日特色項目,活動將實驗室變身為“思政課堂”,通過沉浸式科學實踐,讓少年兒童在動手操作中感悟材料科學的魅力。

活動緊扣“材料強國”時代命題,設計五大主題實驗室,將科學家精神、生態(tài)文明觀、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有機融入科學實踐。上午9時,致遠大廈內(nèi)歡聲笑語不斷,活動在長安大學材料學院副院長郭亞杰的致辭中拉開帷幕,郭亞杰表示,科技開放日不是終點,而是思政育人的新起點。我們將繼續(xù)以‘國之重器’研發(fā)成果為思政教材,讓更多孩子在觸摸科技中讀懂中國,在實踐探索中堅定“強國有我”的使命擔當。隨后,學院黨委副書記劉珺宣布活動正式開始。

孩子們身著藍色實驗服,在教授、學生志愿者和家長的陪伴下,穿梭于五大主題實驗室?;顒蝇F(xiàn)場,每一個實驗環(huán)節(jié)都暗含著濃濃的思政深意,陶藝創(chuàng)作中,可再生黏土化作“綠色藝術品”,孩子們捏塑的不僅是陶罐,更是對“生態(tài)文明”的初體驗;3D打印工坊里,神話人物“哪吒”的風火輪與現(xiàn)代鈦合金技術碰撞,傳統(tǒng)文化與科技創(chuàng)新的融合悄然扎根;顯微鏡前,金屬晶粒的微觀世界揭開面紗,嚴謹求實的科研精神在孩子們專注的眼神中萌芽。

作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創(chuàng)新嘗試,本次活動注重“大手牽小手”的協(xié)同育人,5名教授化身“科學導師”,10余名專任教師擔任實驗指導員,50名導航學長團成員全程護航,通過親身示范、故事講述,將“卡脖子”技術攻關的艱辛與突破娓娓道來,讓孩子們看見中國科技的力量,聽見時代召喚的聲音,讓“強國有我”的信念在實踐中生根發(fā)芽?!?/p>
(供圖:劉帥 審稿:劉珺 網(wǎng)絡編輯:和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