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26日上午,由研究生院、研究生工作部主辦,能源與電氣工程學院承辦,校研究生科學技術協(xié)會協(xié)辦的“虹”學講堂第618講在北校區(qū)師生服務大廳第二報告廳舉辦。清華大學何向明教授作題為“鋰離子電池安全性認知的演變過程”的報告,相關學院共150余名師生參加講座。

何向明教授作報告
本次報告主要圍繞鋰電池安全事故的誘發(fā)因素、電池燃燒的化學動力學機制、液態(tài)電解液特性與安全性能的關聯(lián)性研究、面向未來的鋰電池安全解決方案四個方面展開。何向明教授指出,當前鋰電池已廣泛地應用于各行各業(yè),但現(xiàn)行GB/T 31485-2015等安全測試標準已顯露出明顯局限,實驗室條件下的單一變量測試難以模擬真實場景中機械濫用、熱濫用、電濫用的耦合作用,導致“通過認證卻發(fā)生事故”的悖論頻現(xiàn)。他闡述了鋰電池安全事故的原因,并就事故背后的電池燃燒機理進行了分析。何向明教授揭示了液態(tài)電解液與電池安全性的關系,并展望了電池安全問題的相關出路,對如何測試電池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問題進行了創(chuàng)新性的假設。
(審稿:王妍 網絡編輯:和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