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21日下午,由研究生院、研究生工作部主辦,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承辦,校研究生科學技術協(xié)會協(xié)辦的“虹”學講堂第632講在南校區(qū)東院伯聲報告廳舉辦。挪威工程院Lu Ming院士作題為“地下儲能技術發(fā)展簡介”的報告,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翟越教授主持報告會,相關學院共170余名師生參加講座。

Lu Ming院士作報告
本次報告主要圍繞不襯砌巖石硐室儲存石油、鹽巖硐穴儲存高壓天然氣、不襯砌巖石硐室儲存天然氣、襯砌巖石硐室儲存高壓天然氣(LRC)、地下儲存液化天然氣(LNG)、壓縮空氣儲能(CAES)、地下儲存氫能七個方面展開。Lu Ming院士指出,在全球能源轉型與“雙碳”目標驅動下,地下儲能技術憑借其規(guī)?;?、穩(wěn)定性及環(huán)境友好性,成為解決可再生能源波動性、提升電網靈活性的重要手段。他介紹了現有的主流技術,并分析了其通過地下空間(如廢棄礦井、鹽巖洞穴)實現能量存儲與釋放的機理,對比了不同技術的效率、成本與地理適配性。Lu Ming院士指出,未來地下儲能不僅是能源系統(tǒng)的“穩(wěn)定器”,更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(tǒng)的核心支撐,其規(guī)?;瘧脤槿蚰茉吹吞嫁D型提供關鍵技術路徑。
(審稿:王妍 網絡編輯:和燕)